缅甸侨领李伯波:从淘金到扎根,26年见证中缅友谊
缅甸侨领李伯波:从淘金到扎根,26年见证中缅友谊
缅甸侨领李伯波:从淘金到扎根,26年见证中缅友谊中新网云南(yúnnán)德宏6月17日电 题:缅甸侨领李伯波:从淘金(táojīn)到扎根,26年见证中缅友谊
“1999年(nián),还是小职员的我到缅甸‘淘金’。26年间(niánjiān),我扎根缅甸,也有幸见证中缅两国胞波情谊。”近日,缅中交流合作协会执行会长李伯波(lǐbóbō)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。
6月14日,李伯波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中新网专访。白玲 摄(shè)
12日至17日,第21届东盟华商会在(zài)位于(wèiyú)中缅边境的德宏州举办。李伯波首次参会,寻找合作机遇。
来自(láizì)安徽的李伯波(lǐbóbō)曾在深圳从事装修工作。“当时(dāngshí)公司接到一个缅甸餐厅装修订单,却没人愿意去。”李伯波笑着说,后来老板提出支付双倍工资,26岁的他便来到了缅甸。
“那时的缅甸(miǎndiān)城市(chéngshì)建设虽然相对滞后,但自然景观秀丽,人民友善淳朴。”李伯波说,在(zài)缅甸同事的帮助下,他从零开始学习缅语,一年后就能与当地人进行日常交流。
公司项目结束,同事纷纷返回中国,李伯波却没有离开。“我觉得这是一片(yīpiàn)发展热土,有更多(duō)机遇。”他留在缅甸,创办了装修公司。
随着缅甸2005年将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,李伯波迎来事业发展(fāzhǎn)的(de)重大转折点。
他和团队为缅甸议会(yìhuì)大厦设计的装修方案(fāngàn)被选中,要在3年内完成所有室内装修。于是他直接住进议会大厦群项目内,经过紧锣密鼓的工作,终于在2011年提前3个月完工,顺利(shùnlì)交付。
彼时,由于缅甸(miǎndiān)工业发展滞后,李伯波使用的建材90%从中国进口。2011年后,缅甸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,招商引资政策逐步放开,李伯波抓住(zhuāzhù)时机(shíjī),成立了贸易公司,在推动中缅贸易发展的同时,布局酒店、文化交流等板块(bǎnkuài)。
“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,我逐渐发现,缅甸可以与中国(zhōngguó)开展民间交流的机构凤毛麟角。”李伯波说。在(zài)华侨华人的支持下,他于2015年申请成立了缅甸第一家获政府(zhèngfǔ)批准的中缅友好交流民间组织——缅中(miǎnzhōng)交流合作协会。
10年来,该协会配合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推动(tuīdòng)建设两所中缅友好医院,改造内比都德比宫农贸市场(nóngmàoshìchǎng),还创办了缅文杂志《胞波月刊》……成为(chéngwéi)中缅交流合作的桥梁。
2025年3月28日(rì),缅甸发生7.9级地震。震后18小时,云南救援(jiùyuán)医疗队就抵达缅甸,迅速会同当地救援力量(lìliàng)在内比都Ottara Thiri医院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。
“当时我(wǒ)就在现场,获救人员的家人一边流泪,一边感谢中国救援队。”李伯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感人(gǎnrén)的一幕。
德比宫农贸市场在(zài)地震中奇迹般地(qíjìbāndì)挺立,未受损伤(wèishòusǔnshāng)。李伯波感慨,中缅友谊不仅在危难时刻携手共度、也在小而美的项目里体现互帮互助的决心。
在(zài)中缅建交(jiànjiāo)75周年之际,李伯波来到中缅边境,感受云南沿边开放的热潮。
“云南(yúnnán)与缅甸接壤,在旅游、文化、农业、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大有可为。”李伯波说,“未来我一定会到(huìdào)云南投资(tóuzī)兴业,推动中缅交流合作取得更多硕果。”(完)
中新网云南(yúnnán)德宏6月17日电 题:缅甸侨领李伯波:从淘金(táojīn)到扎根,26年见证中缅友谊
“1999年(nián),还是小职员的我到缅甸‘淘金’。26年间(niánjiān),我扎根缅甸,也有幸见证中缅两国胞波情谊。”近日,缅中交流合作协会执行会长李伯波(lǐbóbō)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。
6月14日,李伯波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中新网专访。白玲 摄(shè)
12日至17日,第21届东盟华商会在(zài)位于(wèiyú)中缅边境的德宏州举办。李伯波首次参会,寻找合作机遇。
来自(láizì)安徽的李伯波(lǐbóbō)曾在深圳从事装修工作。“当时(dāngshí)公司接到一个缅甸餐厅装修订单,却没人愿意去。”李伯波笑着说,后来老板提出支付双倍工资,26岁的他便来到了缅甸。
“那时的缅甸(miǎndiān)城市(chéngshì)建设虽然相对滞后,但自然景观秀丽,人民友善淳朴。”李伯波说,在(zài)缅甸同事的帮助下,他从零开始学习缅语,一年后就能与当地人进行日常交流。
公司项目结束,同事纷纷返回中国,李伯波却没有离开。“我觉得这是一片(yīpiàn)发展热土,有更多(duō)机遇。”他留在缅甸,创办了装修公司。
随着缅甸2005年将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,李伯波迎来事业发展(fāzhǎn)的(de)重大转折点。
他和团队为缅甸议会(yìhuì)大厦设计的装修方案(fāngàn)被选中,要在3年内完成所有室内装修。于是他直接住进议会大厦群项目内,经过紧锣密鼓的工作,终于在2011年提前3个月完工,顺利(shùnlì)交付。
彼时,由于缅甸(miǎndiān)工业发展滞后,李伯波使用的建材90%从中国进口。2011年后,缅甸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,招商引资政策逐步放开,李伯波抓住(zhuāzhù)时机(shíjī),成立了贸易公司,在推动中缅贸易发展的同时,布局酒店、文化交流等板块(bǎnkuài)。
“随着朋友圈不断扩大,我逐渐发现,缅甸可以与中国(zhōngguó)开展民间交流的机构凤毛麟角。”李伯波说。在(zài)华侨华人的支持下,他于2015年申请成立了缅甸第一家获政府(zhèngfǔ)批准的中缅友好交流民间组织——缅中(miǎnzhōng)交流合作协会。
10年来,该协会配合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推动(tuīdòng)建设两所中缅友好医院,改造内比都德比宫农贸市场(nóngmàoshìchǎng),还创办了缅文杂志《胞波月刊》……成为(chéngwéi)中缅交流合作的桥梁。
2025年3月28日(rì),缅甸发生7.9级地震。震后18小时,云南救援(jiùyuán)医疗队就抵达缅甸,迅速会同当地救援力量(lìliàng)在内比都Ottara Thiri医院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。
“当时我(wǒ)就在现场,获救人员的家人一边流泪,一边感谢中国救援队。”李伯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感人(gǎnrén)的一幕。
德比宫农贸市场在(zài)地震中奇迹般地(qíjìbāndì)挺立,未受损伤(wèishòusǔnshāng)。李伯波感慨,中缅友谊不仅在危难时刻携手共度、也在小而美的项目里体现互帮互助的决心。
在(zài)中缅建交(jiànjiāo)75周年之际,李伯波来到中缅边境,感受云南沿边开放的热潮。
“云南(yúnnán)与缅甸接壤,在旅游、文化、农业、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大有可为。”李伯波说,“未来我一定会到(huìdào)云南投资(tóuzī)兴业,推动中缅交流合作取得更多硕果。”(完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